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心悸、气促伴恐惧感2年余"就诊。3年前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题型: 共用材料
分类: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首选介入治疗的情况是
题型: 多选题
- A.合并心源性休克
- B.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C.曾有颅内出血史
- D.就诊-球囊扩张与就诊-溶栓时间相差超过60分钟
- E.就诊-球囊扩张时间超过90分钟
- F.患者到达医院时间为发病后5小时
- G.疑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
[提示]患者于2012年心肌梗死后因担心病情而放弃工作,2013年1月发生间断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怀疑支架脱落,检查后发现支架并无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明显狭窄,无新增病变形成,但患者的症状不能缓解,且伴紧张、恐惧,考虑属于双心医学范畴。识别心理、心脏共病患者应注意
题型: 多选题
- A.患者是否存在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 B.现有的客观检查是否足以用躯体疾病来解释
- C.患者是否有不良情绪(悲伤、压抑、不安、惊恐等)
- D.患者是否早醒
- E.患者是否有与发作有关的显著的行为改变
- F.对患者进行相关心理测试
关于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题型: 多选题
- A.精神因素诱发易感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之一是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 B.抑郁与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MSIMI)明显相关
- C.SSRI药物能改善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并相对安全
- D.单纯精神心理治疗对于预后的价值尚不清楚
- E.非药物治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梗死后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 F.心脏病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是必要的,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针对此患者的心理问题应予以精神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题型: 多选题
- A.针对此类患者只需给予抗焦虑或抑郁药物治疗即可
- B.可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松弛训练、行为矫正、音乐治疗等精神心理治疗
- C.需要告知患者持续抑郁或焦虑状态的严重后果
- D.给予此类患者抗抑郁焦虑药物不影响认知和记忆功能;耐受性好,不影响心、肝、肾的功能,适于长期使用
- E.可选用苯二氮
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 F.三环类药物可引起心脏血管不良反应
- G.目前认为SSRIs的安全性较三环类药物高,且耐受性好,不成瘾,是心血管疾病抗抑郁治疗的首选